尋餐提示:創(chuàng)業(yè)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 備案號:蜀ICP備2021016936號-3
版權所有:尋餐網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
尋餐網公眾號
尋餐網微博
當大腦運轉,看著菜單上精美的配圖,你在想什么? ——是唾液腺受刺激垂涎三尺食欲大振,還是感慨中華 PS 術給“照騙”帶來的神奇魔力?
我想,在各類食品安全問題頻發(fā)的這幾年,消費者對于一切美麗事物(包括照片)的追求不會衰減,但是對于餐飲企業(yè)的信任會越來越薄弱——他們對食品安全的包容度越來越低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追究吃進嘴巴里面究竟是什么。
川成元這么多種香料,你認識多少?
基于此,有些餐飲企業(yè)選擇對癥下藥,直接將食材展示在門店中, 比如廣州的快餐小女當家在門店中擺出了純凈水、土豬肉,以“能喝湯的酸菜魚”為招牌菜的九鍋一堂直接將農夫山泉礦泉水放在店門口,川成元麻辣香鍋把羅漢果、大料、草果等香料放在前廳表明“我不用工業(yè)半成品”……那么問題來了,“門店展示食材”這種方式究竟是“嘩眾取寵”,還是“別具匠心”?
食品安全看得見
門店展示食材,一直都是存在的,只不過常見于海鮮餐廳、海鮮檔口。其中的主要原因,我們都了解,“所見即所得”,消費者只為新鮮的海鮮買單,甚至新鮮還不夠,螃蟹等海鮮品類必須活著才會被消費。
海鮮的時效性使得門店必須展示海鮮。 消費者可能不熟悉,市面上常見的海鮮分為三類,分別是活鮮,冰鮮和凍鮮,但消費者熟悉的、且在消費觀中根深蒂固的是,只有活鮮才是新鮮的,也是價格最貴的,沿海城市的價格還算低廉,內陸城市可就不行了,由于運輸和保存問題,沿海向內陸地區(qū)發(fā)一次貨需要花費 2~3 天,夏天高溫海鮮難存活,冬季嚴寒物流慢,因此海鮮到內地地區(qū)的貨損率居高不下,而死掉的海鮮只值活鮮 30%~50% 的價格,死螃蟹甚至扔掉也沒人要。
居高不下的損耗率使得海鮮價格高企,內陸消費者也一直是饞在嘴上,羞澀于錢袋。盒馬鮮生、超級物種正是看準了這個機會,以更低的價格(平均低三分之一)、更新鮮的品質、更齊全的品種切入市場(背后是產地直采、大數據預估)。
海鮮是這么活蹦亂跳
回歸展示海鮮這件事本身,我們可以了解到,海鮮餐廳或檔口為的是打消消費者的疑慮,讓消費者用五官感受到食材的新鮮。
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正餐等其他業(yè)態(tài),巴奴毛肚火鍋很早就在門店展示食材。 創(chuàng)始人杜中兵希望把食材加工的全過程用明檔的方式透明給消費者看。在悠唐的北京首店,消費者可以看到包括毛肚、蔬菜、菌類、面類等各種食材被清洗、切割、裝盤的全過程,而且稍微靠近一操作臺,就可以看到電子稱上的數字,對此,巴奴的品牌負責人解釋,這是為了讓消費者吃得放心,看得到“足稱”。
也有些品牌直接在餐廳種植蔬菜。美國加州就有一家專門供應沙拉和三明治的連鎖餐廳,但食客只會到這家栽培柱種著各式各樣蔬菜的分店里就餐。在這里,當天收獲的食材直接用于烹飪特色菜,僅供應少數顧客。
將食材種在餐廳里,讓新鮮看得見,解決食客心中對食品安全的顧慮,國內也有。 魚樂水產為表示食材新鮮,直接售賣“活體青菜”,生長在木籃內蔬菜直接上桌,需要消費者自己剪下食材放入鍋內。
更有甚者,日本有家釣魚餐廳,以“自己吃,自己釣”為特色,在餐廳設計中融入魚池,提供特殊的垂釣服務——“親手垂釣才是真材實料,食材的新鮮撲面而來”。
是菜單,也是記憶點,還是引流方式
在門店展示食材并非只是展示食品安全這么簡單,它還有其他作用。
比如對于路邊攤、麻辣燙而言,這也是一種點餐方式 ——消費者看中了什么食材,直接點單或者取就好。
想吃什么,取什么
當然,我們發(fā)現許多餐飲企業(yè)愈來愈注重食材,將食材作為品牌的一個營銷點, 比如 湯島涮小火鍋的廣告語突出了番茄的優(yōu)質:“來自西北邊疆的番茄,每天沐浴 16 小時陽光”是的廣告語,再比如麻辣誘惑的 Slogen 就突出了小龍蝦的干凈:“白鰓的小龍蝦才是真正的好蝦”。
消費者對于小龍蝦的臟還是心有余悸
而展示在堂食中,也有兩大益處:
1.增加餐廳記憶點
這背后的邏輯,其實和品牌的邏輯相似——利用好食材搶占消費者心智,換種方式來說,在堂食中展示新鮮食材的是一種營銷手段, 比如水質污染嚴重就會引發(fā)消費者對水質的關心,這時九鍋一堂直接將農夫山泉礦泉水放在店門口,強調使用的是好食材、天然水,會加深消費者對餐廳的印象,增加好感度。
這就是餐廳創(chuàng)造的一個記憶點,對于品牌而言,也是一個賣點。 包括餐廳采用明檔廚房,表現食材的新鮮與干凈,都是在強化消費者心理,增加記憶點的深刻度。比如潮汕牛肉火鍋在明檔切肉,消費者能夠直觀地看到切肉師傅切肉,再比如豐茂烤串利用明檔將“羊肉現穿才好吃”這句 Slogen 貫徹了 20 多年。
2.為零售引流
在餐飲與零售互相融合的現在,餐飲企業(yè)在門店里面零售已不是稀奇事, 比如西貝在門店賣大米、牛羊肉,云海肴在門店賣菌菇、水果,五芳齋賣粽子,精品咖啡品牌鷹集咖啡在門店賣咖啡豆……
在門店展示食材對于零售而言,是一種很好的品牌曝光方式, 要知道諸如蒙牛伊利等品牌入駐商超都要交陳列費、堆頭費,而餐飲商家通過這種方式向消費者傳遞——門店使用的優(yōu)質食材,消費者也可以購買。
同時,這還是一種廉價的引流方式 。在線上流量日益昂貴的今天(公眾號吸粉都要至少20元一位),西貝甄選的獲取流量的渠道主要就是通過線下門店轉化,為此,西貝在門店設立了“零售經理”一職,專門負責零售業(yè)務。一同事告訴我,某次吃飯過程中,一名店員多次向他推銷西貝VIP會員。
同樣的,許多快餐品牌也在利用線下流量引流,比如 72 街就在 3.0 門店擺上了包裝好的各式食材,比如廣西桂平的腐竹等。
提高坪效成了一個主要話題
最后,回到文章開頭提的問題,或許不同人有不同的見解,但無論如何,我們可以肯定的是,就像好產品一樣,好食材是會說話的。